污染治理需努力 藍天不能靠風刮
入冬以來,許多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時好時壞。只要刮風,情況就能好幾天;一旦無風,灰霾天氣則卷土重來,不少市民感覺胸悶,呼吸困難,嗆得難受。“藍天靠風刮”成了人們無奈的調侃。刮不刮風,人說了不算。想要藍天,不能指望天天刮風、經常刮風,“天幫忙”可遇不可求,“人努力”才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正道。
改善空氣質量,是政府的責任。按今年年初國務院的要求,直轄市、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,今年年底前要全面監測PM2.5、臭氧等六項污染物,并公布數據。在這方面,許多城市從實際出發,做了準備,現在看來問題不大。
監測是為了獲得科學防治的基礎數據,公布數據是為了滿足公眾知情權,從而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防治。明年,北京將依據監測數據,改進每天的空氣質量預報,中度、重度、嚴重污染等直觀描述,無疑更利于人們合理安排生產和生活。
防治空氣污染,需要綜合施策,施策之后也不可能短期見效。環境質量不盡如人意的情況,今后肯定還會經常出現。尤其是重污染天氣,屬于多種污染物并存的復合型污染,直接影響人體健康,政府和公眾都得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。
限產、限行必然影響部分行業的正常生產,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,難免會引起一些抱怨。深受污染之害,有些抱怨情有可原,群眾抱怨多了,政府和相關部門會更加重視,想方設法解決問題。限產、限行是為了緩解污染,對此抱怨也不無道理,但別擴大、別持續。抱怨限產、限行的人,也是污染的受害者。抱怨者不妨平心靜氣想一想,為了自己的健康,也為了大家的健康,犧牲自己的一點利益是值得的。
當然,政府在執行具體措施的時候,也應該細致考慮、人性化執法,比如通過現代傳播手段第一時間告知群眾,做好宣傳解釋工作,各級領導和公職人員帶頭少開車等等,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生產生活的負面影響,贏得群眾的理解和配合。